退休后的养老金分为三个部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其中过渡性养老金只有1997年以前参加工作和缴纳社保的人群才可以享受。
计算公式如下: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工资指数)〕÷2×本人全部缴费年限(工龄)×1%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人平均寿命-退休年龄)*12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全部平均工资指数×本人97年以前缴费年限(工龄)×1%
平均工资指数是指你的缴费基数与平均工资之比。例你的缴费基数为2000元,社会平均工资为4000元,则你的平均工资指数为0.5。所以公司现在是否按你的实际工资缴纳社保,将会直接影响到你退休后的退休金。
教龄满三十年理应在职称评聘和收入待遇上给予更多的照顾和关心,直接晋级副高。
对在农村村学校任教时间较长的教师,在评聘高一级职称时应适当倾斜照顾,具体包括:
1、是否是农村教师;
2、是否是在教中小学;
3、教龄是否达到30年,至少是20年以基层中小学教师岗位高级职称按1:2报送材料,通过率控制在55%以内;基层中小学中级教师职称评审通过率控制在60%以内。
【法律法规】
《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第二条
中小学教师评聘各级专业技术职务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及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一线任教,切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和义务”新出台的中小学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件将注重教育教学一线任教的教师,对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已评聘相应岗位专业技术职务,长期未在教育教学一线任教,即长期未履行《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件》所规定的岗位职责和义务的,今后将不再按专业技术岗位评聘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和岗位等级。所以,提醒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双肩挑”人员(指兼有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工作的教师)和乡镇教办人员以及原专职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已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岗位人员,今后要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必须按《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应承担一门学科以上课程的教学任务。否则,将按职责分类规范聘任到管理人员岗位。
正常晋升需要三项业绩条件才可以晋升高级教师,而教龄满30年的乡村教师只需要具备一项业绩条件就可以晋升高级职称了。而且这一项业绩条件也比正常晋升的条件要宽松得多,比如正常晋升高级教师年终考核2次优秀才可以充当一项业绩条件的,但是满30年教龄乡村教师年终考核1次优秀就是一项业绩条件。教龄满30年教龄的老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和正常晋升还有其他方面的不同,其一就是正常晋升高级教师需要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评审,而教龄满30年的乡村教师是通过考核认定的方式评审的。其二就是正常晋升的高级教师有纸质职称证书,教龄满30年考核认定的高级教师只有电子职称证书。
一、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二、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如果调动,其职称资格可以保留,但不一定能够聘任到原有的专业技术岗位。
在原单位不仅取得了高级职称,也聘任到了高级岗位,但调动到新单位之后,虽然也具有聘任高级的资格,但如果单位没有相应的岗位空缺、或者没有竞聘到高级岗位,那么只可能聘任到较低一级的可以聘任的岗位。
有的;按照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管理和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为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和关键环节,岗位聘用是职称评审结果的主要体现。中小学教师岗位出现空缺,教师可以跨校评聘。公办中小学教师的聘用和待遇,按照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管理和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中小学教师竞聘上一职称等级的岗位,由学校在岗位结构比例内按照一定比例差额推荐符合条件的教师参加职称评审,并按照有关规定将通过职称评审的教师聘用到相应教师岗位。
扩展资料:
中小学教师职称要求规定:
1、申报人员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相应职称评审办事机构或其指定的代办机构提交职称申报材料,对申报材料实行诚信承诺制度。
2、申报职称评审的人员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符合相应系列或专业、相应级别职称评审申报条件。
3、申报人所在工作单位应当按照程序对申报材料和履职情况进行审核,择优推荐并在单位内部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工作单位按照管理权限将个人申报材料逐级上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发表评论